嘉峪關市檢察院法治副校長在全市中小學思政課改革創新暨德育工作推進會上做交流發言
近日,嘉峪關市教育局組織召開全市中小學思政課改革創新暨德育工作推進會。會上,嘉峪關市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干警作為全市法治副校長代表做了題為《“檢察藍”繪就雄關平安法治校園新畫卷》經驗發言。
近年來,嘉峪關市檢察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以“普及法律知識,培養法治觀念,根植法治信仰”為目標,以擔任學校法治副校長為平臺,深入開展法治進校園工作,截止2023年4月,共開展各類法治巡講、講座142場次,覆蓋28所學校和15萬余名師生、家長,發放法治宣傳冊、海報等2萬余冊,全市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有了較大提升,自我保護和防范不法侵害的能力不斷增強。
一、堅持三個注重,制好強基固本“基礎稿本”
在開展法治副校長工作中,檢察機關注重組織領導、制度建設、專業建設,扎實安排部署,組建宣講隊伍,建立長效機制,確保工作有力有序開展。市人民檢察院與市教育局多次召開聯席會議,深入聽取學校意見,共同研究部署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市院黨組高度重視,與市教育局共同研究制定《嘉峪關市人民檢察院 嘉峪關市教育局關于嘉峪關市法治進校園活動實施意見》,明確工作內容、工作目標,靠實責任。在制定活動實施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健全了法治副校長及法治進校園活動實施細則、目標考核、督促檢查、表彰獎勵等多項制度,推動了該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專業化。同時,兩級院牢固樹立上下“一盤棋”思想,選派7名業務素養高、表達能力強、溝通能力好、親和力佳的檢察官擔任7所學校的法治副校長,通過統一培訓、集中試講、精品課程評選等方式提升宣講授課水平。
二、聚焦三個著力,勾勒宣講創新“細節線條”
一是著力創新宣講平臺。在全市7所中學創建“木鐸工作站”,在法治進校園活動中,統一制作相關宣傳品發放,在巡講的同時增加“木鐸工作站”的影響力,擦亮未檢工作品牌。建成包含心理疏導、訊問詢問、法治教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區,定期組織開展法治教育活動,為法治副校長開展工作提供第二場地。采用“走進去”和“請出來”的方式相結合,組織學生參觀市禁毒教育基地,通過沉浸式法治課構建充滿活力的法治課堂。
二是著力創新宣講方式。問需于校,變“漫灌”為“滴灌”。推行“菜單教育”,巡講前與學校充分溝通對接,了解學生的法治需求,精心準備巡講課件,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轉化為“主動學習者”,有效提升法治進校園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參與積極性。拓展實踐,變“獨唱”為“合唱”。從辦理的實際案例中取材編寫劇本,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使法治課教育變得更加精彩生動,加深了同學們對法律知識的理解。轉換思維,變“盆景”為“風景”。強化互聯網思維,推出“空中法治小課堂”“校園直播間”“檢察官在線”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線上法治課,提升法治教育影響力。
三是著力創新宣講資源。在法治課中融入電影、動畫、情景劇等元素,制作法治宣傳折頁、法律讀本、法治展板等,自導自演制作了檢察版《寶貝寶貝》預防性侵害MV,制作的《從〈壯壯成長記〉看修訂后〈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五大亮點》微課程在全省檢察機關法治進校園精品微課程現場評選活動中榮獲三等獎,并作為精品課程之一向全省中小學推廣。
三、推進三個融合,描繪法治校園“靚麗圖景”??
立足學校搭建的法治宣講平臺,將法治副校長職能與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課程、校園安全治理、家庭教育相融合,為未成年人提供全面綜合司法保護。工作中根據學校課程安排,對不同年齡階段的未成年人確定不同的宣講重點,著力打造精品課程,使未成年人的法治宣講課程化、常態化。經過不斷積累,嘉峪關市檢察機關已經打造了9門精品課程,內容涉及預防性侵害、拒絕校園欺凌、遠離毒品、犯罪預防、尊法學法用法守法等各個方面。推動法治副校長工作重心下沉,串聯起公安、檢察、學校和社會互通平臺,及時掌握學校法治動態、協助處理學校突發法治事件、開展校園周邊環境安全檢查,促使法治教育融入學校日常教育。搭建家校聯動平臺,延伸宣講觸角,發揮好家庭教育的特殊優勢。開辦“家長夜?!?,引導家長重視家庭教育,幫助孩子樹立法治觀念,監督教育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筑牢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的第一道屏障。(撰稿人:齊琳)